中国火箭回收技术,中国发射火箭能回收吗的最新相关信息
来源:整理 编辑:皮来回收 2023-11-01 10:00:18
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发射火箭能回收吗的最新相关信息
目前也就美国在研究这项技术,成功研发了猎鹰系列火箭,基本上成功了但是依然不够成熟!其实火箭回收说能降低99%的成本,实际上并不客观!目前大家送卫星,宇航员上天的火箭都是一次性的,一路丢了。你开车到上海会就把车扔了不要吗?是不是加了油,继续用。 一个火箭本身的造价可能是燃料的十倍,如果能够回收,而再加燃料又可再用,可以省90%的发射费用 - 数百万美元。
2,火箭回收仓能喷火吗
回收舱在返回地球后,距离地面一定距离会喷火,起缓冲作用火箭回收重复使用主要是政策问题中国正在开展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技术研究,有人说spacex搞成了火箭回收,其实,我们有垂直回收、伞降回收等等,根本上讲,不是技术问题, 而是政策问题。中国还开展海上发射技术研究,可以将一些小火箭和商业火箭的发射转移到海上,在公海上怎样打都砸不到人。而在此之前,常能听到火箭残骸砸到贵州、四川、青海、宁夏等地的房子的情况,而现在的中国,想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太难了!但如果是砸在海上就没问题了。他还提及,我们要发展组合动力技术,集成火箭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的优势,实现亚轨道飞行。
3,海上回收火箭有什么价值中国为什么还没有这种能力
回收利用的价值。为什么中国要有这项技术?做科学的要循序渐渐,不是一口吃成胖子的。美国也是最近才成功了几次。在此情况下、完好的箭体) ,底子薄预算少,自然只能走保守路线,求稳保成功率已经是勉力而为,不可能再用 (而且对于中国的底子来说相当冒险的) 激进设计去大幅度提高火箭的性能,如果强加回收能力,火箭的运载能力直接减半,反而妨害了国家航天目标的实现。太空叉用自己的钱,老板任性屡败屡别人也没法说什么,而最终一旦搞成收益就大了,以极低的成本获得极大量的试验机会,并且真的能回收相当大一部分高价值物品 (完好的发动机1. 海上火箭回收,对太空叉的价值在于在绝大多数发射任务中都能顺便做回收试验;国字头航天机构的预算,无论方向还是金额都是国家说了算,这点中美都一样;再具体到中国你好!没有任何价值,就是因为常规火箭太贵,搞了个这玩意儿,到了后来他们会发现可靠性其实不咋地,为了提高可靠性而使设计复杂化,结果节约成本的初衷就背道而驰了。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4,回收中国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难度大吗
从技术上来说,回收东方红一号的难度比较大,也不值得这么去做。东方红一号的主要功能其实就是播放歌曲,从意义上来说是向其它国家展示中国的科技水平,卫星本身的设计比较简单,不具有高科研价值,没有必要去回收。而且由于已经过去了48年的时间,卫星早就已经是“废铁”了,航天飞机想要去回收东方红一号也很难掌握卫星的姿态、自转速度和自转角度还有标位等数据,而且东方红一号已经完全失去工作能力,不能向外发射信号,无法建立准确联系。最大的问题就是,回收卫星需要依靠航天飞机,中国目前没有航天飞机,全球只有美国有航天飞机,而且回收东方红一号这个直径只有1米的铁球,需要花费超过120亿人民币,这个成本简直高的吓人。此外,东方红一号运行的轨道近地点就有439千米的高度,几乎没有阻力,轨道不会衰退,不会变成“陨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综合以上观点看来,找不到任何一个理由去回收,难度大也没必要。大,由于东方红没有设计返回,所以它没有任何返回设备。首先得先逮到东方红一号,然后在太空对它进行改装,加装隔热瓦,加装姿态发动机,加装降落伞包,加装反冲发动机,加装指令接受装置,加装……我觉得直接改造神舟飞船更简单点儿——靠过去,出舱,抓住它,塞进神舟,关舱,回家!
5,神州号宇宙飞船发射回收过程
神舟号飞船的返回技术是中国航天人首先要攻克的难题。我国虽然在以往的返回式卫星回收中取得94%的成功率,但是,神舟号飞船与以往卫星回收有着极大的不同。一是重量大,飞船回收着陆时的重量是我国返回式卫星回收状态的10余倍;二是要求高,根据设计要求,飞船回收系统又不能过于笨重。这里要解决的体积和重量问题是国际航天界的关键技术。即使是在航天技术发达的美国,航天器多一公斤重量就要增加数万美元的技术和设备投入。另外,宇航员在着陆时,由于飞船自身几吨重的重量向下降落,在重力加速度的作用下,到地面后,会产生极大的反作用力,会对宇航员的身体带来直接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为了确保载人飞船着陆时宇航员万无一失,除了采取降落伞减速以外,神舟号试验飞船回收系统又采取了一系列缓冲着陆新技术,实现了返回舱“软着陆”。为使飞船返回舱准确在预定回收区降落,神舟号试验飞船采用了先进的控制系统及技术,以保证飞船在轨和回收姿态的确立及正确。
神舟飞天的12个步骤
1 火箭起飞,助推器分离;
2 第1级火箭分离,抛掉头部整流罩;
3 第2级火箭点火,船箭分离,飞船入轨;
4 飞船展开太阳能帆板;
5 飞船飞行,进行科学实验;
6 飞船第1次调姿;
7 返回舱与轨道舱分离;
8 返回舱第2次调姿;
9 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10 返回舱进入大气层,进行升力控制;
11 返回舱降落伞打开;
12 缓冲发动机点火,返回舱着陆。
6,如何收回发射了的人造卫星
目前世界上只有苏联、美国和中国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我国从1975年至1988年末,已连续成功地发射和回收了11颗返回式卫星。这些卫星分别在轨道上运行了三至五天后,全部按预定计划返回大地,于我国腹地的预定区域内安全着陆回收。 宇宙飞行器,包括人造卫星、飞船和各种宇宙探测器等。视其在空间完成预定的飞行任务以后是否还需要安全返回地面,可以分为“不返回的”和“可返回的”(或可回收的)两大类。例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在轨道上长年累月地运行,无需再返回地面,就属于前者。而载人飞船和照相侦察卫星与某些实验卫星等,在轨道上工作结束后要再返回地面,并以一定的安全速度在预定的回收地区着陆,就属于后者。 所谓卫星的回收,实际上是指卫星上的回收舱的回收。回收舱里有宇航员、试验动物、拍摄过的胶卷、科学探测的结果等等。 可返回飞行器从绕地球轨道返回地面,大致要经历如下四个阶段: 1.制动飞行段 飞行器在制动火箭作用下,脱离原来的运行轨道,转入一条能进入大气层的过渡轨道(图0-3中A点)。 2.大气层外自由下降段 飞行器离开原来的运行轨道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过渡轨道自由下降。在100千米左右的高度开始进入大气层(AB段)。 3.再入大气层段 飞行器在进入大气层后急剧地减速,这时由于空气摩擦使飞行器外壳温度剧烈升高(B点以下)。 4.着陆阶段 在15千米以下的高度,由降落伞将飞行器的速度从亚音速进一步减低到安全着陆速度(15千米高度以下到C点)。 飞行器的返回是一项复杂的技术。在飞行器的设备舱上设有调整姿态的装置(即姿态控制系统),在制动火箭开始工作时,姿态控制系统能否正确地将飞行器的姿态调整到所需的方向,并保持这种姿态直到制动火箭工作结束,是飞行器能否正常返回的关键问题之一。1959年8月13日,美国“发现者5号”卫星在返回时,在制动火箭点火后,卫星不知去向。第二年2月,美国防部宣布发现了一颗新的人造卫星,并认为是某国的秘密卫星。可是后来查明,它就是在半年前失踪的那个“发现者5号”。原来在调整卫星的返回姿态时,把方向调错了。结果制动火箭变成了一个加速火箭,把卫星推到了更高的轨道。同样,制动火箭的工作必须十分可靠。1966年12月14日,美国“生物卫星1号”,由于制动火箭不能启动而在天上回不来。 飞行器在着陆阶段,为了确保飞行器以一定的安全速度着陆,在着陆前还需进一步减速。国外现有的可退回的宇宙飞行器都是采用降落伞作为着陆减速的手段。一般要求载人飞船着陆时的速度(垂直分量),在陆地上不得大于6米/秒,在海面上不大于10米/秒,对于无人的飞行器,着陆速度允许到15米/秒。降落伞系统在15千米以下的高度开始工作,一般是采用两级减速:先在12至7千米的高度打开一个面积很小的减速伞,将返回舱初步减速,然后在7至3千米的高度打开面积较大的主伞,保证返回舱以安全速度着陆。降落伞系统的工作应该很可靠,否则有可能使整个飞行任务前功尽弃。1967年4月24日,苏联“联盟三号”飞船在着陆前,由于主伞伞绳缠绕没有打开,飞船坠毁,航天员柯玛洛夫丧命。 卫星回收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系统。回收技术现在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掌握。要使卫星按预定时间、路线顺利返回地面,必须准确地控制卫星返回大气层的角度及制动火箭的点火时刻,这就需要地面和卫星上的程序控制做到准确无误。我国能够多次而且能够选择在人烟稠密地区准确收回,说明我国在轨道控制技术、制动火箭、防热技术、回收技术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我国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人造卫星回收成功率达百分之百的罕见纪录。1.让它坠入大气层烧毁 2.用反卫星激光武器摧毁 3.将它用导弹炸毁 4.拖到指定的区域作为太空垃圾
文章TAG:
中国 中国火箭 火箭 回收 中国火箭回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