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满城尽带黄金甲不赚钱吗

《满城尽带黄金甲》全球共收4.23亿人民币 据北美票房专业网站Boxofficemojo的数据,截至3月1日,由张艺谋执导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全球票房为5474.5万美元,以当日人民币汇率1美元换7.74元算,折合人民币为4.23亿元。由于此前新画面公司宣称内地票房已经达3亿元,由此可见,一心想赚外国钱的梦想并未实现,内地观众成为最大的“买家”。 Boxofficemojo网站的数据显示,《满城尽带黄金甲》自去年12月21日上映到今年3月1日,影片在美国拿到的总票房为653万美元,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总票房为4821.5万美元,美国仅占到市场的11.9%。联系到之前出品方新画面公司称内地票房达到3亿元,可见《满城尽带黄金甲》并未能成功地“走出去”。数据显示,首周末在美国1234家影院上映,票房为187万美元,平均一家影院仅为1517美元。

满城尽带黄金甲不赚钱吗

2,帮我找找诗句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青青芹蕨下,叠卧双白鱼。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李白 (唐)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唐诗人李贺《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崖!
唐李白《蜀道难》: =!-hRT D8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乡村四月 [宋]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2.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鸿鹄羣南飞,千里共盘桓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帮我找找诗句

3,有关人生感悟的诗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路过 留下点东西 ` `自己以前写的` ` 文笔虽差` ` 但真实``` `童年 上帝为我们编排了一个又一个梦想 成长 我们都在忙碌生活无从遐想 现在 模 模糊糊变成迷茫 生活 为我们筑成了一个高高的墙 我们幼小的翅膀 在天空已经无力飞翔 在无人的路上孤独的步伐 像一只迷路的羔羊 对着现实 已经无处可藏 找不到 终点 看不见 希望 蓦然回首 看到了熟悉的脸旁 苍白的脸匣 流露出了无奈的挣扎 泪如雨下 忘记了所有的尴尬 反思过去的落叶飞花 早以不是仙人的琵琶``~~!!! 剩下 你和我` ` ``` 独步 走向天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过客》(自己的感悟) 都曾是人生中一匆匆过客, 或许曾在死水的生命中泛起过点点的漪涟, 过客始终是过客, 过客身后只有 丝丝的风, 淡淡的云, 飘飘的雨, 还有一连脚印。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的幸福   我也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喝一碗孟婆汤,走一遍奈何桥》 传说阴间有一种汤叫"孟婆汤" 喝下去,能忘掉尘世间的苦与愁,哀与乐 人死了,出了鬼门关,便是奈何桥. 前生再怎么深恋,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不乱丝毫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桥这边寂寂无声,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 桥那边哀哀呛天,因为心动,忘不掉的牵牵缠缠 奈何桥上,守桥的婆婆姓孟,她早熬好了汤药. 只要喝了她的汤药,前世今生的宿怨便会忘得干干净净,来世重新为人,这汤就叫做孟婆汤 遥远的铃声轻颤, 在天边渺茫的响起, 再沉落…… 那是奈何桥上, 亡魂不舍昼夜的歌声…… 奈何桥上,孟婆悠悠端起汤碗…… 来者形形色色, 有木然,有平静,有狰狞,有恐惧…… 半推半就,颤颤微微…… 汤端一饮而尽, 终究没人逃得脱, 终究要喝的一点不少,一点不多…… 孟婆悠悠端碗汤,孟婆悠悠收汤碗…… 前生再怎么深恋 走在这奈何桥上也是步履稳稳,丝毫不乱…… 心静如镜,心沉如石…… 桥这边寂寂无声…… 因为心死,失了往生的记忆…… 桥那边哀哀呛天…… 因为心动,忘不掉今世的缠缠绵绵 "来生,再续前缘"…… 孟婆偶尔听到飘至耳边的来声言,浅浅一笑…… 低头看那一锅汤,一锅普通的汤…… 只因加了一味叫遗忘的汤料,抵过了曾经的山盟海誓 记忆小舟搁浅…… 苍海一栗 大风大浪已是过眼云烟…… 偶尔觉得 许多今生从未做过 却似曾相识的事…… 没有什么磐石真的不移, 世间最残酷的事是等待……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苍老…… 等到昙花再开 等到风景看透 饮尽孟婆汤的刹那, 没有和着泪水吞咽…… 这一生,牵他的手, 爱了,就牢牢的,牢牢的*近 不要在茫茫人海中丢了彼此 还是…… 你是你,我是我,互不相欠,各奔幸福即使梦中遇见了也不要打招呼, 笑笑,然后擦肩过 或者让我一生都拥有着你, 或者我们永远都不要相见喝一碗孟婆汤 忘了前世的忧伤 喝一碗孟婆汤 来生跟你再续缘 无论谁,都要走奈何桥,喝孟婆汤 所以,今生今世 该珍惜的,就去珍惜 该放下的,就放下吧... 带着前生的眷恋 生生世世相伴的誓言 寻你辗转在尘世间 缥缈的红尘 已改变了你昔日的容颜 我用尽一生的时间 却守候不到你的出现 风中飘荡着我绝望的眼神 错过你 已错过了我今生的歹愿 我只能祈求上苍 用生命换取今生最后的相见 哪怕只有一瞬间 告诉你 我依然守着那句誓言 奈何桥上 等你到百年

有关人生感悟的诗

4,好的佳句并赏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饮清露”,说明蝉饮用之物是非常洁净的;“出疏桐”,说明蝉所处的环境是非常高雅的;“居高”,说明蝉所居的位置是很高的,所以它的声音自然可以传播的很远,并不见得非要借助秋风才行。蝉是这样,人不也是这样吗?人只有洁身自好,志向高远,才能声明远扬。
命里有时终需有 命里无时莫强求 还需要解释么?
苏东坡《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钗头凤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上邪(汉乐府民歌)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竹枝词(唐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浪淘沙令(南唐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乌夜啼(南唐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鹊桥仙(宋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雨霖铃(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凤栖梧(宋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青玉案 元夕(宋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迈陂塘(金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儿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瑞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关于爱情 很有深意!

5,求中国古代的名句

1.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唐.杜甫《偶题》2.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唐.贾岛《戏赠友人》3.作诗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难摹——宋.苏轼《腊日游孤山访惠勒思二僧》4.文章自得方为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金.王若虚《论诗诗》5.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清.黄遵宪《杂感》6.纵横正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7.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宋.戴复古《论诗十绝》8.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听陈言只听天——宋.杨万里《读张文潜诗》10.莫将死句入诗中,此诀传来自放翁——清.袁枚《仿元遗山论诗》11.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金.元好问《论诗三十首》12.预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觉陈——清.赵翼《论诗五绝》13.不求好句,只求好意——宋.欧阳修《吊僧诗》14.天机云锦用在我,剪裁妙处非刀尺——宋.陆游《九月一日夜读诗稿有感走笔作歌》15.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里——唐.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16.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17.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唐.杜甫《戏为六绝句》18.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题诗后》19.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唐.卢延让《苦吟》2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21.爱好由来落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清.袁枚《遣兴》22.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23.论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阙——清.黎志远《汉阳舟次》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25.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谢空山丘——唐.李白《江上吟》26.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唐.韩愈《调张籍》2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28.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4.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赠卢谌》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焕《登鹳雀楼》6.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7.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8.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唐.李绅《悯农》9.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唐.韩愈《调张籍》10.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唐.杜甫《前出塞九首》11.物情无巨细,自适固其常——唐.杜甫《夏夜叹》12.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宋.陈亮《三都乐》13.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宋.王迈《读渡江诸将传》14.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日出行》15.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16.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首》17.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18.山外青山楼外楼——宋.林升《题临安邸》19.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唐.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2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唐.刘希夷《代悲白头翁》21.寅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唐.李白《上李邕》22.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唐.李绅《答章孝标》2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4.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唐.刘禹锡《杨柳枝词》25.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唐.刘禹锡《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26.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唐.罗隐《蜂》27.尔曹身为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杜甫《戏为六绝句》28.只看后浪催前浪,当悟新人胜旧人——宋.释文向《过苕溪》2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宋.王安石《登飞来峰》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宋.苏轼《题西林壁》31.不是一番梅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3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宋.苏麟《断句》34.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宋.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3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苏轼《水调歌头》36.一湾死水全无浪,也有春风摆动时——元.戴善夫《陶学士醉写风光好杂剧》37.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阳春曲.题情》38.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明.顾炎武《又酬傅处士次韵》39.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赵翼《论诗》古诗名句分类三:友谊爱情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古诗名句分类四:学问成才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16.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唐.柳宗元《行路难》17.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放言》18.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宋.黄庭坚《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1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古诗名句分类五:乡思离情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诗三首》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回乡偶书》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无题》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寄黄几复》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江楼感怀》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水调歌头》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古诗名句分类六:愁恨悲欢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雯》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秋浦歌》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相见欢》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虞美人>>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眺楼做官别校书叔云》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遣怀》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锦瑟》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长恨歌》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凉州词》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醉花阴》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声声慢》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一剪梅》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和陈君仪读太真外传》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癸已除夕偶成》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琵琶行》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登科后》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古诗名句分类七:爱国忧民1.位卑未敢忘忧国——宋.陆游《病起书怀》2.寸寸山河寸寸金——清.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植《白马篇》4.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国殇》5.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唐.王昌龄《出塞》6.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唐.杜牧《泊秦淮》7.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塞上曲二首》8.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宋.文天祥《扬子江》9.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文天祥《过零丁洋》10.读书本意在元元——宋.陆游《读书》11.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示儿》12.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13.楚虽三户能抗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宋.陆游《金错刀行》14.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竟陆沉——宋.郑思肖《二砺》15.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战国.楚.屈原《离骚》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三国.曹操《蒿里行》17.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18.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1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唐.杜甫《春望》21.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唐,聂夷中《咏田家》2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2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24.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宋.杨万里《竹枝词》25.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臣残阳——宋.李纲《病牛》26.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古诗名句分类八:述志抒怀1.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涉江》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屈原.《离骚》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屈原《渔夫》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龟虽寿》6.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北朝民歌.《折杨柳歌辞》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晋.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8.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南朝.宋.鲍照《代白头吟》9.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唐.李世民《赐萧禹》10.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唐.李白《赠韦侍御黄活裳二首》11.时穷节乃现,一一垂丹青——宋.文天祥《正气歌》1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绝句》(《乌江》)13.长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唐.岑参《忆长安曲二章寄庞催》14.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唐.刘禹锡《酬乐天咏志见示》15.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16.少年心事当拂云——唐.李贺《致酒行》17.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1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19.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酒》20.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1.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22.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唐.刘禹锡《浪淘沙》23.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不妨有卧龙——唐.窦庠《醉中赠符载》24.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25.立志欲坚不欲锐,成功在久不在速——宋.张孝祥《论治体札子.甲申二月九日》2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27.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28.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墨梅》29.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3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31.浊酒难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清.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古诗名句分类九:时令节日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唐.王湾《次北固山下》2.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宋.王安石《元日》3.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4.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宋.辛弃疾《青玉案》5.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6.困人天气近清明——宋.苏轼《浣溪沙》7.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9.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唐.李山甫《寒食二首》10.更能销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宋.辛弃疾《摸鱼儿》11.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宋.李清照《如梦令》1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有约》13.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14.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唐朝.贾岛《忆江上吴处士》15.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唐.王绩《野望》16.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宋.苏轼《赠刘景文》17.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清.赵翼《野步》1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唐.杜甫《登高》19.满城风雨近重阳——宋.潘大临《断句》20.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宋.晏殊《蝶恋花》第一句是山东今年高考语文诗词默写的最后一个

6,如何评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并大量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形制规范的商代"海贝币"的不断面世,即是实物证明。中国亦是世界上最早出现金属铸币的国家,始见于西周晚期,后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霸,列国并存,故当时的金属铸币因国别呈现为币制不一、品类繁多。秦兼并六国,统一度、量、衡,统一铸行"半两"流通天下,但时间短暂。在中国货币史上,真正使金属铸币币制不二通行天下,实行中央王朝统一铸行,实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B. C118年)铸行"五铢"币到其彻底进行币制改革之后。  "五铢"币的统一铸行,彻底改变和基本消除了西汉王朝初年以来币制不一、铸行紊乱而带来的种种弊端,为汉武时期及之后的中央皇权统治和社会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西汉武帝统治措施中的统一币制之举,再行探究其因果,并就此略陈管见。  一、西汉初期币制状况  研究西汉武帝统一币制的因果,不得不先看西汉初期的币制状况。  秦并六国,国家暂趋统一,社会经济尚未恢复,秦末农民起义蜂起,强秦遂之国亡,继而楚汉相争,社会生产力严重衰退,经济凋敝,民生艰难。西汉初立,自天子至民间实景,史载:"汉兴,接秦之敝,诸候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1〕。 为了巩固初创的西汉王朝,挽救濒于崩溃的社会经济,自然成为汉初统治者的当务之急。  高祖刘邦初定天下,既采取了较秦时尚为宽松的经济治理策略,其中很重要的措施之一,就是在流通货币政策上采取了"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钱,一黄金一斤,约法省禁"〔2〕的放铸措施。 此措施的制定,基于汉高祖对货币职能的片面认识,意为钱多既富,钱多便能很快恢复社会经济;加之统治者又意为放铸能取悦天下之民众。故汉初币制一改秦之半两币量,铸行薄如榆荚、重约"三铢"的"榆荚钱"。在铸行中既有官铸,亦有民铸,币重有别,形成了秦"半两"、汉"荚钱"纷杂并行局面。今从诸多出土实物资料中可得确证。就钱范看,山东地区除前人已著述者外,近年有1982年博兴县店子乡辛张村同时出土的十三件钱范中,既有"榆荚"范,也有"四铢半两"范,其中的"榆荚"范:"钱横径1.1、穿宽0.7厘米"〔3〕。又如该县1986 年贤城村出土的"榆荚"钱范,其Ⅰ式范:"钱模直径1.2,穿0.7厘米,钱面文刻半两二字"。其Ⅲ式范"钱模径最大不足0.6厘米,小的仅0.4厘米,穿宽有者仅0.2厘米"〔4〕。再如,莒县孙家庄子村1985年发现的"榆荚"钱范,其:"A型:半两钱范。……模径1.2厘米,钱模圆形方孔,方孔边长为0.7×0.7厘米。……从钱范的磨损程度可以看出,汉人用此范铸钱行之甚久"〔5〕。此地点同出的B型"榆荚"钱范,从文中拓本看,与A型范外径大小相似,而穿宽尺寸要大于A型范。  从上述几例近年出土的汉初钱范,可知既是同一地点出土的同类钱范,其钱模尺寸是不尽一致的,用此种钱范铸造的货币流通于市,给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和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史载曰:"而不轨逐利之民,蓄积余业以稽市物,物踊腾粜,米玉石万钱, 马一匹则百金"〔6〕。汉初社会中继而出现了"弃本逐末",对社会经济恢复十分不利的局面。  为了遏制"弃本逐末"局面发展,汉初统治者又采取重农抑商的对策,史载:"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农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孝惠、高后时,为天下初定,复弛商贾之律,然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7〕。这种抑商的对策,对重农固本虽起了一定作用, 但因对货币这一"特殊商品"本身职能的认识片面,纵民放铸,才是引起"弃本逐末"弊端之根源没有根本认识,虽采取重农抑商,但对当时的社会经济治理,仅能医其表,而难治其里,正如史书所载:"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8〕。  西汉文帝时,继续推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对因货币紊乱而引发的物价腾涨、弃本逐末日甚的社会弊端,采取了通货紧缩、大量减少货币流通量;对流通货币实施增重措施,改变流通货币的紊乱局面。  汉文帝改铸"四铢半两"的实物资料,近年也屡见出土,如博兴辛张村1982年出"榆荚"钱范时,同出"四铢半两"钱范五件、"榆荚"范和"四铢半两"合体范二件。就"四铢半两"范看,"钱模径2.2、穿宽0.6-0.7厘米。钱模的穿两边阴刻篆书半两二字"。其中的"榆荚"与"四铢半两"合体范,每件范体一面刻"榆荚"钱模,一面刻"四铢半两"钱模〔9〕。此地所见这批钱范,出土地点明确, 时代特征明显,尤其是"榆荚"与"四铢半两"合体范的发现,史料价值甚高,佐证了汉文帝时实行通货紧缩、币量改制的历史记载是可信的。  汉文帝时期虽有货币改制的措施,但在市面上却是"半两"、"榆荚"、"四铢半两"并行,故此时的货币紊乱仍没有得以根本好转。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渐趋恢复,社会商品经济较前发展,货币的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前所实施的通货紧缩及控制货币流通量的措施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在汉文帝前元五年时,其货币从通货紧缩转而成为"除盗铸钱令,便民放铸"。此令诏行前后,曾有执政大臣已意识到此令会给社会经济带来极大危害,提出:"铜布于天下,其为祸博矣"〔10〕的谏议,可惜未被文帝所采纳,故而各地官铸、民铸、盗铸活动大为泛滥。流通货币的骤增,表面看是刺激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而当时的实况却是"以美贸恶,以半易倍"〔11〕,"商贾大者积贮倍息,小者坐列贩卖、操其奇赢,日游都市,乘上之急,所卖必倍"〔12〕的牟取暴利行为日嚣。商业活动日繁,货币需求量大增,铸币有重利可图,加之"除盗铸钱令"诏行,致使社会中又重现了"今农事弃捐而采铜者日蕃,释其束褥,冶熔炊炭,奸钱日多,五谷不为多"〔13〕的"弃本逐末"局面。因便民放铸、私铸、资铸风行,流通货币中币质好、恶并行,币量轻、重相杂,"……又民用钱,郡县不同,或用轻钱,百加若干;或用重钱,平称不受"〔14〕,加剧了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  由于流通货币中出现的弊端,社会经济矛盾日益突出,危及西汉的政治统治。为缓和经济矛盾,重农固本,汉文帝曾数次下诏劝农归田,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朕忧其然,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道民之路,在於务本。……力田,为生之本也。"〔15〕在劝农归田的同时,对放铸之令时有收禁,或行币量改制,但铸币获利丰厚,虽有收禁,但结果则为:"盗铸如云而起,弃市之罪又不足以禁矣"〔16〕。  西汉初期,货币混乱局面的形成,其弊难以根除,除了汉初统治者对货币本身存有片面认识所导致外,尚有统治阶层内部的诸多因素所致。汉高祖刘邦汲取:"惩戒亡秦孤立之败"〔17〕之鉴,为稳固其封建统治并藩屏中央王朝,"激秦孤立亡藩辅,故大封同姓以镇天下"〔18〕,前后九人封为各地封国诸候王。但后来封国发展则有违高祖本意,各地封国,大都地处关东,经济发展有优越的环境条件,另外封国诸候王全面掌握封国内官吏任免、赋税征收、货币铸行的权柄,为封国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的"独立王国",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  随文景时期社会经济的渐为恢复和有所发展,各地封国的经济势力也日益膨胀,逐步形成了"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宝百官,同制京师〔19〕"的割据局面。这种"尾大不掉"割据局面之形成,固然有其政治上的主要因素,但铸币权的拥有,使诸候王借此聚财敛富,经济上自成一统,则是经济因素中之首要。如吴王刘濞的封国辖有三郡五十三城,地广人众,资源丰饶,史载曰:"吴有豫章郡铜山,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有富饶"〔20〕,"……是时,吴以诸候即山铸钱,富埒天子"〔21〕,其铸行的钱币广泛流通西汉王朝域内。再如刘邦的庶长子刘肥就国于齐,"食七十余城,诸民能齐言者皆与齐"〔22〕,后虽"众建诸候而少其力"〔23〕,将齐国一分为七,但齐国之域仍掌握于刘肥一系手中,其经济基础并没发生大的变化,故齐地诸封国的经济势力仍居各地封国的前列。从目前所见考古资料,文景时期齐地各封国的铸币实物,也屡有所见。自1976年-1987年间,临淄出土西汉初期的"四铢半两"钱范4次,计14件, "钱模均无郭",为文景时期的"四铢半两"钱范实物〔24〕;今博兴境内也出土过"四铢半两"范;青岛楼山后亦曾发现汉初的"半两"范〔25〕;莱芜铜山遗址曾出土"四铢半两"钱范七件〔26〕;近年山东地区出土的文景时期的钱币实物,更为多见,其中仅昌邑境内一次发现窖藏"半两"钱币,量达十万枚之多。〔27〕依上可知文景时期齐地铸币地点东西南北均有之,其规模及铸币量亦是相当可观。  由于各地封国经济自成一统,逐步形成了独立于中央王朝之外的强大经济势力,后在中央皇权与封国王权政治矛盾加剧之时,终于酿成关东吴楚七国之乱。这次叛逆的根源,固然是统治阶层中的权力之争,但封国敢于叛逆的基础,则是封国经济自成一统的发展,构成了叛逆的经济实力,正如吴王刘濞叛后自称曰:"寡人金钱在天下者往往而有,非必取于吴,诸王日夜用之不能尽"〔28〕。"吴国虽贫,寡人节衣食用,积金钱,修兵革,聚粮食,夜以继日,三十余年矣"〔29〕。依此称铸币等权柄旁落于诸候王手中,是构成叛逆封国经济实力中之首要因素,当不为过之。 二、西汉武帝统一币制的过程、结果  武帝即位后,鉴于汉兴以来的种种变故,在"文景之治"的基础上,为加强皇权专制,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采取了强化策略,在经济方面推行了平准、均输、盐铁专营、统一货币的重大举措。在流通货币方面,鉴于市面上因流通"半两"、"四铢"、"榆荚"等币量不一的货币对社会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在建元元年下诏废文、景两帝时的"四铢半两",改铸"外形无郭"的"三铢"币,收回封国的铸币权,并严禁民间私铸。此种"三铢",存世较少,但近年亦有实物面世,"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墓出土半两钱35枚,另有一枚三铢钱。……另外,汉武帝之时的"三铢"钱范,在山东莱芜铜山遗址1973年也见有实物出土"〔30〕。  汉武帝建元五年罢废"三铢",改铸"半两",为稳定社会经济秩序起了一定作用。但因大量用兵,加上皇室用度庞大,另有各地自然灾害时有发生,使得略有好转的国家财力储备又出现入不敷出的枯竭状态,史载:"大兴兵伐匈奴,山东水旱,贫民流徙,皆印给县官,县官空虚"〔31〕。在西汉王朝财政出现严重危机之际,而许多豪商巨贾则乘机利用货币不一的混乱,囤积居奇,从中牟取暴利,史书记曰:"商贾以币之变,多积货逐利"〔32〕。"山东被水灾,民多饥乏,……衣食皆仰给于县官。……县官大空,而商贾或滞财役贫,转毂百数,废居居邑,封君皆氐首仰给焉。冶铸鬻盐,财或累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黎民重困"〔33〕。  汉武帝为缓解财政危机,采取大量铸行"半两"币投入流通,以解燃眉之急。此举反而引发民间私铸、盗铸货币风潮再起,虽对私铸、盗铸者重治严惩,但因重利驱使,铤而走险者仍大有人在。流通货币中官铸、私铸、盗铸混杂,真假难辨,社会中出现了"钱益多而轻"〔34〕的局面,货币贬值,物价腾涨,社会经济再度陷入混乱,西汉中央财政危机依然。  "更始钱币的澹用、而摧浮淫并兼之徒"〔35〕。汉武帝决心进行币制的再次改革。此举目的有三:一是借改制后的铸币之利,填补国家财力储备的亏空;二是借新币铸行、旧币废止之机,清除豪商巨贾利用货币不一、居奇牟利的弊端;三是铸行新币,尽量减轻或消除私铸、盗铸货币给社会经济带来的极大危害。  汉武帝元狩四年,始造币值昂贵的白金三品币和以白鹿皮为质的皮币;罢铸"半两"币,新铸"重如其文"的"三铢"投入流通,收缴熔毁在此之前的各种铸币,并再次严令禁止私铸。此次改制,因白金三品币值昂贵,流通不便,新铸"三铢",盗铸者无甚不便,前述弊端难以消除。为此,武帝元狩五年再行币量改制,改"三铢"为"五铢"。始铸行的"五铢"币,整体郭圆方正,币量轻重适宜,外郭相应加宽,防止盗铸者磨损而取铜料,这种新铸"五铢"的币形,为稳定其币值,起了积极的作用。  "五铢"币铸行之后,其币形、称量虽已定制,但除中央王朝铸行外,各地郡国官署亦可铸行,称之为"郡国五铢"。郡国官署所铸"五铢"的实物,屡有报道,在山东地区1979年3 月诸城昌城镇出土铜质五铢范23方,其年代当属汉武帝时期〔36〕;1965年莱阳古城亦出土铜质钱范13件,年代亦属武帝时期〔37〕。因各地郡国官署铸"五铢"币时,时有减重、掺杂而牟利的现象发生,史载曰:"郡国多奸铸钱,钱多轻"〔38〕。为防止上述弊作,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卿请令京师铸钟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39〕。新铸的"赤仄五铢"料精工细,一枚等同郡国五铢五枚之值,前所铸行的白金三品币及"重如其文"的三铢币罢废。"赤仄五铢"币存世较少,近年在河北满城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247枚〔40〕, 蒋若是先生论此即是"赤仄五铢"无疑〔41〕。  由于"赤仄五铢"比价高于"郡国五铢"五倍,流通中甚有不便,因拒收"赤仄五铢"而获罪者史载有之,"(曲城)候臬柔坐为汝南太守知民不用赤侧钱为赋,国除。"索隐谓:不用赤侧为赋。案:时用赤侧钱,而汝南不以为赋也"〔42〕。"郸候周仲居为太常坐不收赤侧钱收行钱论"。 颜师古注曰:"赤侧当收而不收,乃收见行之钱也"〔43〕。另外,因"赤仄五铢"价高,盗铸获利更厚,私铸、盗铸转而为之,史载:"自造白金五铢钱后五岁,赦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相杀者不可胜计"〔44〕。由于上述原因,赤仄五铢铸行二年时,因"赤仄钱贱,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废"〔45〕。  汉武帝鉴于数度币制改制所暴露出的弊症,已看到铸币权的分散,是产生诸多弊症的主要根源,为消除弊症之源,汉武帝委重任于御史大夫桑弘羊主持币制的彻底改革。汉武帝元鼎四年诏曰:"……悉禁郡国毋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前所铸钱皆废销之,输入其铜三官"〔46〕。此时专铸之五铢,史称为"上林三官钱"。此钱为专司铸造,故币质上乘,钱文挺秀,郭圆周正,式样划一,币重如其文,且不易被盗磨,故"上林三官钱"铸行后,"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47〕。因此,汉兴以来私铸、盗铸钱币之弊一时衰竭,铸币权分散之积弊也同时根除,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数度改革,至此才终获成功。 三、汉武帝统一币制成功的条件  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从其即位之初的建元元年(B. C140 年)至元鼎四年(B. C113年)前后历时27年,其改革几经变化, 至铸行"上林三官五铢"时,才称得上是最后成功。究其成功的条件(或原因),概括说来,当有下列几条:  自汉立至武帝元狩年间,时有80余年,其间经翦除异姓诸候王、平定吴楚七国之乱,实行"削藩"、"推恩",西汉中央皇权专制统治已趋稳固。汉武帝即位后对匈奴族及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连年用兵和镇抚,有助于国内局势的进一步稳定。自汉高祖始,在统治思想上是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史载:"当孝惠、高后时,百姓新免毒蠹,人欲长幼养老,肖、曹为相,填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48〕。汉高祖以来的"无为而治"的统治得到了更广泛地实施,"约法省禁"、"与民休息"使民间得到了更多的宽松。国内外局势的相对稳定,西汉中央皇权专制制度的最终确立,可以说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得以成功的政治先决条件。  汉立至武帝元狩年间,由于政治先决条件的左右,社会生产力得以恢复和发展,史载曰:"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梭;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49〕。在社会经济相对好转的前提下,中央王朝控财能力得以强化,国家财力储备增加,实则构成了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得以成功的经济基础条件。  西汉初期,是中国封建货币思想发展较为活跃的阶段。汉武帝即位时,货币思想已从先秦"彼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50〕,单纯强调货币本身职能作用的"轻重"货币意识,发展为:"(铸币)故统一,则民不二也。币由上,则下不疑也"〔51〕的皇权专制统治下国家权力体现的认识阶段,这表明中国封建的货币思想已渐趋成熟。可以认为,渐趋成熟的封建货币思想,构成了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得以成功的思想主导条件。  汉武帝在其统一币制的改革中,大胆、正确用人,亦是其改革成功的条件之一。汉武帝提拔任用巨商大贾或其后人为官,并委以重任,一改汉初以来对商贾"困辱之"的抑制,使这些人的社会地位得到了提高。此举一是为了改除朝廷要职非先朝功臣担任,既是功臣子弟世袭的弊端;二是委任巨贾或子弟学管当时的盐铁、均输、平准、酒榷等重大经济策略的制定和实施,可谓是因才用人。商贾之子桑弘羊因其善于筹划和"言利事析秋毫"〔52〕,深得武帝之信任,曾参与制定和实施武帝时期的一系列重大经济政策,并执掌中央财政权柄三十余年,辅佐汉武帝"定大业之路,建不竭之本"作出了巨大贡献。史载其执政期间是"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53〕,为"汉武鼎盛之世"奠定了经济基础。桑弘羊做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理财家,备受后人推崇,史家评曰:"如桑弘羊者不可少也"〔54〕。依此可以说,汉武帝不拘一格因才用人,则构成了其统一币制改革所以成功的人才条件。  四、结语  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最终成功,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一页,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史载:"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55〕。此语虽有过誉之处,但并非全无道理。综观汉武帝统一币制改革之缘由,归结起来,既有巩固其专制统治之所需,也有实现经济控源,充盈国家府库之必要。但其改革的目的,则是以巩固西汉王朝中央皇权专制制度为要旨,实现便利征收赋税,积蓄民财,供统治阶级自身享乐挥霍为基本目的。从历史的角度来探究汉武帝统一币制因果,说明了在中国封建时代,尤其是前期阶段,在自然经济占支配地位,商品经济的水平也相对较低,社会流通货币的统一是相对而言的,而币制的紊乱则是整个封建时代的通常现象。  我们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分析、研究汉武帝统一币制的改革之因果,从中可得一历史的借鉴,即:社会政治的稳定、统一,是社会经济发展、繁荣的前提;社会经济的发展、繁荣,会进一步促进社会政治的统一、稳定。两者互为关联,相辅相成,偏倚不得,而社会流通货币的币制统一与否,其价值尺度和流通作用是否得以正确运用,则是社会政治与社会经济两者十分敏感的"晴雨表",这亦是被历史所证实的一点。

文章TAG:满城  哪有  回收  黄金  满城哪有回收黄金的  
下一篇